行政架构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概况    组织机构    行政架构    正文

彭小云

发布者:曾向荣发布时间:2018-12-21动态浏览次数:

    :   彭小云

职称职务:教授

联系电话:0791-87046470

电子邮箱:383272293@QQ.com

个人主页:

一、个人简介

    男,19708月生,江西永新人,现任华东交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2003年获东南大学博士学位。一直从事“建筑物理环境、建筑节能、生态建筑”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持和参与其他课题40余项,已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被EI等工具收录和核心刊物20余篇。主持和参与各类设计工程20余项;参与编制江西省建筑节能标准规范三本,建筑节能构造图集2本。

二、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1989年-1993年,湘潭矿业学院建筑系(现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本科/学士

1993年-1996年,太原工业大学建筑系(现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硕士

2000年-2003年,东南大学建筑系,研究生/博士

工作经历

1996年-1998年,华东交通大学,土木系,助教

1998年-2003年,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讲师

2004年-2009年,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

2010年 -  现在,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教授

三、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5126801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低碳住宅适宜性设计方法研究,2013/12016/1250万元,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608201),基于能量流的约束阻尼层对铁路结合梁桥振动与噪声的控制机理研究,2017/12019/1221万元,第二参与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868023),基于模型试验的车致箱梁振动噪声反演方法研究,2019/12022/1241万元,第二参与人

[4]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2299),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低碳住宅适宜性节能技术研究,      

2012/12014/122万元,主持

[5]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08236),夏热冬冷地区高层建筑遮阳与节能研究,2008/12010/123万元,主持

[6]江西省软科学课题[2007173],江西新农村生态住区模式及建设策略研究,2008/12009/120.5万元,主持

[7]南昌市科技局课题,城市区域微热环境与高层建筑节能,2006/12008/123万元,主持

[8]华东交通大学课题,城市区域微热环境与高层建筑节能,2006/12007/121.2万元,主持

[9]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课题,江西省“十二五”建筑节能规划,2010/12010/124万元,第二参与人

[10]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课题,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程及图集,2006/12006/122.5万元,第二参与人

[11]南昌市节能监察中心课题,南昌市“十二五”节能规划,2010/72010/1210万元,第二参与人

[12]九江市建设规划局课题,九江市“十二五”节能规划,2011/82011/114万元,第二参与人

[13]华东交通大学科研课题,江西省建筑节能标准实施评价系统的研究,2006/12007/120.6万元,第二参与人

[14]华东交通大学科研课题,太阳能与建筑设计一体化及相关规范研究,2006/12007/120.6万元,第二参与人

[15]华东交通大学科研课题,建筑节能检测及规范研究,2006/12007/120.6万元,第二参与人

[16[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2320,高速铁路建设对江西省域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2012/12013/123万元,第五参与人

[17]江西省自然基金青年项目,20151BAB216021,低碳住宅在鄱阳湖生态区的关键技术研究,2015/12016/125万元,第二参与人

[18]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0YJCZH013,江西省宗教建筑文化研究,2011/12013/127万元,第三参与人

[19]江西省科技支撑项目,2009AE01602,基于热舒适性评价的空调列车(巴士)节能技术综合研究,2009/12012/123万元,第三参与人

[20]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08265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2008/12009/121万元,第三参与人

[21]江西省人文社科项目,江西省宗教建筑文化研究,2008/12010/121万元,第二参与人

[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68004,基于轮轨高频振动非线性接触模型的轮轨噪声研究,2008/12010/1222万元,第三参与人

[23]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铁路振动噪声的数值仿真预报研究,2005/12006/121万元,第二参与人

[24]横向,小布镇古街区建筑方案设计,2015/07-2015/12,主持

[25]横向,2016年东龙村有关历史文化名村建设工程,2016/04-2018/03,主持

[26]横向,小布镇扶贫移民就业创业中心,2017/10-2019/09,主持

[27]横向,小布镇红军电影院,2018/05-2020/03,主持

[28]横向,青山湖区昌东工业园60万吨冷链物流园项目,2011/102011/11,主持

[29]江西省教育厅,建筑设计课程中学生主动能力激发教学方法研究(JXJG-10-5-39)2010--20120.5万元,主持

[30]江西省教育厅,绿色高性能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制备,200520061.5万元,第六参与人

[31]江西省教育厅,适应新形势的“建筑物理”课程体系改革,20042005,主持

[32]江西省教育厅,批判性思维之于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应用研究(JXJG-15-5-10),201620170.5万元,主持

[33]江西省教育厅,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硕士“专业实践”环节融合的教学研究——以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为例(JXYJG-2017-077),201620171万元,主持

[34]横向,汤显祖大剧院修复工程声学技术咨询,2016,主持

[35]横向,抚州市老年大学剧场声学装修设计,2017/11-2018/03,主持

四、近期著作与论文

论著

[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 (参编)

规范、图集等

[1] AJ膨胀玻化微珠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赣07ZJ105. 江西建设标准图集,2007 (技术审定人)

[2]江西省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B 36/J003-2007. 江西建设标准,2007 (排名第二)

[3]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与建筑构造(赣06J907. 江西建设标准图集,2007(技术审定人和负责人)

论文

期刊论文

[1]彭小云.中庭的物理环境与节能.华中建筑.20014):P58-59.

[2]彭小云等.中庭的热环境与节能探讨.工业建筑.20026):P29-32.

[3]彭小云.中庭的绿色节能设计.南方建筑.20023):P83-85.

[4]彭小云.天然采光的生态方法.华中建筑.20025):P71-72.

[5]彭小云.南京地区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建筑技术.200210):P750-751.

[6]李晨,彭小云.论乡土建筑与可持续发展.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23): p37-40.

[7]彭小云.系统节能评价观.工业建筑.20044):P31-32.

[8]彭小云.玻璃热性能与中庭节能.工业建筑.20045):P27-29.

[9]彭小云.发展.耗能.环境.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4P448-452.

[10]彭小云.室内空气品质与建筑节能探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4P458-461.

[11]彭小云.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庭中的使用探讨.华中建筑.20044):P79-80.

[12]彭小云.南昌地区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技术.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4):P10-14.

[13]彭小云.城市的物理环境.城市问题.20045):P31-34.

[14]彭小云.南昌、南京地区建筑中庭的热环境.工业建筑.20046):P31-34.

[15]彭小云.生态高校校园热微环境探讨.工业建筑.20042):P34-36.

[16]彭小云. 玻璃材料与中庭耗能.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4P462-465.

[17]彭小云.夏热冬冷地区中庭的热环境调查研究.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2004P30-33.

[18]彭小云.关于建筑节能发展的若干思考.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2004P58-61.

[19]彭小云.严寒地区中庭的天窗型式与耗能.工业建筑.20082):P28-30.

[20]彭小云.南昌地区顶层住宅热环境研究.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10):P194-197.

[21]彭小云.城市区域微热环境及其改善途径.城市问题.20079)(CSSCI收录):P43-46.

[22]彭小云.自然通风与建筑节能.工业建筑.20073):P5-9.

[23]彭小云.南京地区中庭的天窗型式与耗能.工业建筑.20072):P41-43.

[24]彭小云.夏热冬暖地区中庭的天窗型式与耗能.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2):P157-159.

[25]彭小云.南昌、南京地区建筑中庭的热环境.工业建筑.20066):P31-34.

[26]彭小云.生态高校校园热微环境探讨.工业建筑.20062):P34-36.

[27]彭小云.新农村生态住区探讨.工业建筑.20087):P93-96.

[28]彭小云.高层建筑节能探讨.建筑技术.200811):P321-323.

[29]彭小云.玻化微珠保温体系的研究与应用.工业建筑.20097:P16-19.

[30]彭小云.南昌地区建筑遮阳效果分析.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12:P257-259.

[31]彭小云..双向建筑中庭天然采光与建筑设计的研究.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4:P226-229.

[32]彭小云、袁剑.高层建筑室外风速简化计算方法研究.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6:P37-39.

[33]彭小云.夏热冬暖地区中庭玻璃能耗分析.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4:P211-213.

[34]彭小云.南昌地区无机自保温混凝土砌块的研究与应用.建筑技术.20131):P73-75.

[35]彭小云.严寒地区中庭玻璃能耗分析.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8):P367-369.

[36]彭小云,王凯.农村住宅热环境测试研究.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4):P317-319.

[37]彭小云,王凯. 南昌地区农村住宅热环境模拟及改善研究.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12):P269-271.

[38]彭小云,黄辰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然通风潜力探讨.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512):P124-128.

[39]彭小云,万玲青. 南昌地区建筑夏季遮阳效果模拟研究.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62):P77-81.

[40]彭小云,万玲青.建筑遮阳效果的实验研究.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63):P18-21.

[41]彭小云,黄辰勰. 九江地区农村住宅热环境研究.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68):P6-10.

[42]彭小云,黄辰勰. 村落风环境研究.工业建筑.20166):P73-79.

[43]彭小云,陶贵.外表面吸热系数对农宅热环境影响的模拟研究.建筑节能.20171):P44-47.

[44]彭小云,黄辰勰. 鄱阳湖地区农村住宅通风效果模拟研究. 建筑节能.20175):P50-56.

[45]彭小云.关于我国建筑发展的几点思考.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989.

[46]彭小云.21世纪建筑教育观.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9912.

[47]彭小云,吴雪峰.微穿孔金属板空间吸声体的吸声特性.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03.

[48]彭小云.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实验研究.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06.

[49]彭小云.工业降噪材料—— 微穿孔金属板吸声体的研究. 工业建筑.20026.

[50]彭小云.生态高校校园声环境探讨. 工业建筑.20049.

[51]彭小云.铁路噪声对居住区干扰的调查研究. 工业建筑.20049.

[52]彭小云.建筑专业“建筑物理”课程体系改革.理工高教研究.20054.

[53]彭小云.多媒体教室的声、光环境. 工业建筑.20067.

[54]熊国华,彭小云.红外技术的自保温混凝土砌块墙体热阻测定研究.新型建筑材料. 20124):P31-34.

[55]万玲青,彭小云.建筑外窗遮阳的节能效果评价方法比较.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34):P46-48.

[56]黄辰勰,彭小云.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 V4修订及变化研究.建筑节能.20147):P96-99.

会议论文

[1]彭小云,邰慧鑫,王波.铁路噪声对居住区的干扰调查分析. 2001年全国环境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1.11

[2]彭小云,邰慧鑫.徐州医学院体育馆声学设计.第九届全国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2002.10  

[3]彭小云.夏热冬冷地区中庭的热环境调查研究.建筑物理学术年会,2004.10

[4]彭小云.关于建筑节能发展的若干思考.建筑物理学术年会,2004.10

[5]彭小云.南京、南昌地区建筑中庭光环境的调查研究.建筑物理学术年会,2004.10

[6]彭小云.南昌市会展中心大会议厅声学改造设计.建筑物理学术年会,2008.10

[7]彭小云.建筑学学生建筑设计主动能力激发教学研究.建筑学专业教学年会,201.9

五、科技奖励

1、“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与建筑构造”图集获江西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建筑标准设计二等奖,2009年,排名第五

2、“AJ膨胀玻化微珠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图集获江西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建筑标准设计二等奖,2008年,排名第四

六、荣誉 

    校二级优秀主讲教师,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07年被评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七、社会兼职与活动

现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江西省建设厅评标专家库专家、铁道部科技专家、江西省发改委重点办评标专家库专家、江西省环保厅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专家、江西省节能中心专家库专家、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声学学会会员。

八、教学工作

主讲本科生《建筑物理Ⅰ》、《建筑物理Ⅱ》、《建筑设计类课程》、《毕业设计》等课程,研究生《生态建筑与建筑节能》、《建筑环境设计专题》、《建筑热物理学》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