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 名: 刘 刚
职称职务: 副教授/工程图学与软件系副主任
联系电话: 18579100623 电子邮箱: 3079@ecjtu.edu.cn
一、个人简介
男,1989年5月生,湖北十堰人,博士,副教授,硕导(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工程/武汉科技大学工程力学(兼))。2019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航天科学与力学专业博士学位,师从复合材料力学专家果立成教授。中国航发商发-哈工大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与结构强度联合创新中心高级顾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2024),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2021)、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项(2019)及横向项目8项, 主持总到账经费200余万元。在《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in-Walled Structures》、《Composite Structur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amage Mechanics》、《Acta Mechanica》等国际期刊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7篇,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担任《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Thin-walled Structures》、《Experimental Mechanics》、《Journal of Industrial Textiles》等期刊审稿专家,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纺织分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会员。主讲机械制图和工程制图基础(留学生)课程。
二、所属学科及主要研究方向
所属学科: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工程
研究方向:空天复合材料及结构强度,轨道结构关键部件损伤失效,骨科植入物设计方案及力学性能
招生情况:每年招收1~2名硕士研究生,有意向请联系推免、报考
三、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2008/09-2012/06 武汉科技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本科
2012/09-2014/07 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专业,硕士
2014/09-2019/07 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专业,博士
2016/12-2017/03 曼彻斯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2019/07-至今 华东交通大学,理学院,讲师(2020)、副教授(2024)
2022/06-至今 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2022)、武汉科技大学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兼职)
2022/03-2022/09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科学与力学系,高级访问学者
2023/03—至今 华东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
四、主要科研项目
主持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 基于数据挖掘的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异形构件疲劳损伤行为研究, 2025.01-2027.12, 30万, 主持在研
2. 江西省自然基金青年项目, 基于数据挖掘的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多尺度渐进损伤与失效机理研究, 10万, 2021.01-2023.12, 主持完成
3.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剪切渐进损伤与失效分析, 3万, 2020.01-2023.06, 主持完成
4. 横向项目, 髋膝关节动力与摩擦仿真分析系统, 100万, 2021.11-2022.12, 主持完成
5. 横向项目, 特种装备自动化生产线的机械设计及气路研发组装, 31万/51万, 2023.12-2024.12, 主持在研
6. 横向项目, 骨水泥填充囊袋结构静态及冲击损伤评价及参数化建模方法, 30万, 2023.12-2025.10, 主持在研
7. 横向项目, 基于ABAQUS的碳纤维复材参数评估程序开发, 12万, 2023.05-2023.08, 主持完成
8. 横向项目, 纳米柔性材料中高速冲击测试, 10万, 2023.08-2023.10, 主持完成
9. 横向项目, 某滑块结构复合加载试验, 6万, 2024.05-2024.08, 主持完成
10. 横向项目, 一种新型腰椎峡部裂修复装置的体外生物力学研究, 1万, 2024.10-2024.11, 主持完成
11. 横向项目, 某构件多轴加载试验, 6万, 2024.12-2025.05, 主持在研
参与科研项目
1. 国自然面上, 考虑热-化-力耦合作用下固化变形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疲劳寿命研究(2021), 排名第2/3
2. 国自然地区, 形状记忆合金/基体界面性能对其混杂复合材料抗低速冲击力学性能影响规律研究(2021), 排名第4/4
3. 国自然地区, 基于双参数可调半主动TMD的大型风电塔多模态控制理论与试验研究(2021), 排名第3/5
4. 国自然面上, 航空发动机风扇叶片用2.5维机织物的预变形机理及其RTM相关关键技术研究(2015), 排名第8/9
5. 江西省重点研发, 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固化成型技术及疲劳寿命评价体系研究(2020), 排名第2/4
6. 江西省自然面上,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高速铁路运营安全评估及墩台沉降控制标准研究(2020), 排名第4/6
7. 江西省自然面上,基于纳米材料填充界面的热塑性复合材料原位损伤监测和修复机理(2022), 排名第6/6
8.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基金, 路基不均匀沉降作用下板式无砟轨道损伤机理及影响评估(2019), 排名第3/6
9.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基金, 氯离子侵蚀下钢筋混凝土构件性能退化非线性分析(2022), 排名第3/6
五、近期著作与论文
期刊论文
1. Liu G, Huang K, Zhong Y, Li Z, Yu H, Guo L, Li S. Investigation on the off-axis tensile failure behaviors of 3D woven composites through a coupled numerical-experimental approach. Thin-Walled Structures, 2023, 192:111176 (SCI一区top)
2. Zhang Y, Zheng T, Liu G, et al. Predicting the fatigue life of T800 carbon fiber composite structural component based on fatigue experiments of unidirectional lamina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2025, 190, 108622. (SCI一区top)
3. Liu G, Zhang L, Guo L, Liao F, Zheng T, Zhong S. Multi-scale progressive failure simulation of 3D woven composites under uniaxial tension. Composite Structures, 2019, 208: 233-243. (SCI一区top)
4. Liu G, Zhang L, Guo L, Wang Q, Liao F, A modified V-notched beam test method for interlaminar shear behavior of 3D woven composites, Composite Structures, 2017; 181, 46-57. (SCI一区top)
5. Liu G, Li C, Luo W, Liao F, Zhang Y, Zeng S. Investigation on the Progressive Damage and Bearing Failure Behavior of Composite Laminated Bolted Joints under Tension. Crystals, 2023, 13, 729. (SCI三区)
6. Zheng T, Guo L, Huang J, Liu G, A novel mesoscopic progressive damage model for 3D angle-interlock woven composites[J]. Composi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 185(0): 1-10. (SCI一区top)
7. Zhong S, Guo L, Liu G, Lu H, Zeng T, A continuum damage model for three-dimensional woven composites and finite element implementation. Composite Structures. 2015; 128: 1-9. (SCI一区top).
8. 刘刚,王立安,罗文俊,余翠英,李策.移动荷载下无砟轨道路基动应力和动位移研究[J/OL].铁道标准设计。
六、 科技奖励与专利
专利
1. 果立成, 刘刚, 王其美, 张莉, 孙锐坚, 廖锋, 孙新杨, 一种适用于V型缺口梁剪切实验卡具, 发明专利, 授权号: CN107063853B
2. 刘刚, 李策, 罗文俊, 王立安, 万云. 一种复合材料三点弯试验夹具, 实用新型, 专利号: ZL 202220035025.5
3. 刘刚, 李策, 罗文俊, 王立安, 万云. 一种可装配式的复合材料板材压缩性能测试夹具, 实用新型, 专利号: ZL 202123370509.X
4. 罗文俊, 李策, 刘刚, 雷祖祥, 童立红, 万云.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板材压缩性能试验夹具, 实用新型, 专利号: CN202121851351.5
5. 雷祖祥, 李策, 刘刚, 童立红, 万云.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试件加强片固化的辅助夹具, 实用新型, 专利号: CN202120981877.9
6. 雷祖祥, 马俊伟, 刘刚, 程淳羽, 童立红, 万云. 一种用于测试复合材料剪切性能的夹具,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111125725.X
7. 周丹萍, 刘刚, 樊智勇, 一种人工肘关节模拟试验机, 实用新型, 审定授权, 申请号: CN202321807444.7
8. 王素芳, 刘刚, 周丹萍, 一种并联式义齿摩擦试验机, 实用新型, 审定授权, 申请号: CN202321534901.X
9. 林景, 夏冬, 刘刚, 一种人工肘关节假体磨损试验用固定工装, 实用新型, 审定授权, 申请号: CN202321543686.X
10. 蔡鹏, 陈心烨, 刘刚, 一种人工膝关节衬垫立柱力学性能测试装置, 发明授权, 申请号: CN202011252903.0
11. 蔡鹏, 陈心烨, 刘刚, 一种人工膝关节假体约束力测试专用工装, 发明授权, 申请号: CN202011252883.7
12. 蔡鹏, 陈心烨, 刘刚, 一种万向螺钉与接骨板结构稳定性试验方法, 发明专利, 实质审查中, 申请号: CN202011536828.0
13. 蔡鹏, 陈心烨, 刘刚, 一种三维织物扭转成型试验夹具, 实用新型, 审定授权, 申请号: CN 202023214202.6
14. 蔡鹏, 陈心烨, 刘刚, 一种单层织物拉伸试验夹具, 实用新型, 审定授权, 申请号: CN202023213131.8
15. 陈心烨, 夏冬, 刘刚, 一种带监测结构的肩关节磨损测试机, 实用新型, 申请号: CN202322775630.3
16. 蔡鹏, 陈心烨, 刘刚, 朱禹婷, 一种凸轮加载疲劳测试装置, 实用新型, 审定授权, 申请号: 202022593897.7
17. 蔡鹏, 陈心烨, 刘刚, 谈铖, 一种人工髋臼杯变形加载装置, 实用新型, 审定授权, 申请号: 202022563527.9
18. 蔡鹏, 陈心烨, 刘刚, 周丹萍, 一种疲劳试验机无级调节振幅装置, 实用新型, 审定授权, 申请号: 202022579287.1
19. 蔡鹏, 陈心烨, 刘刚, 周丹萍, 一种骨科材料动态扭转测试仪, 实用新型, 审定授权, 申请号: 202022581749.3
20. 果立成, 刘刚等, 一种用于V型缺口梁试样剪切性能试验的卡具, 实用新型, 审定授权, 申请号: 201720703205.5
21. 蔡鹏, 陈心烨, 刘刚, 朱禹婷, 一种侧向载荷解耦装置, 实用新型, 审定授权, 申请号: CN202120655015.7
22. 华东交通大学, 刘刚, 李策. 基于数据挖掘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仿真分析软件V1.0. 软件著作权, 登记号: 2022SR0318502
七、 社会兼职与活动
1. 担任《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Thin-walled Structures》、《Experimental Mechanics》《Journal of Industrial Textiles》等期刊审稿专家。
2.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纺织分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会员,江西省力学学会会员。中国航发商发-哈工大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与结构强度联合创新中心高级顾问。受邀担任2024中国运载领域复合材料科技会(CCVE2024)技术论坛秘书。
八、 教学工作
工程制图基础A(48学时)、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80学时)、工程制图基础A(留学生)(48学时)、机械制图(80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