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生导师

当前位置: 首页    硕士生导师    正文

许开成

发布者:李丹发布时间:2024-03-01动态浏览次数:





姓    名:许开成

职称职务:教授

联系电话:079187046085

电子邮箱:xkcxj@ecjtu.edu.cn

一、个人简介

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带头人,江西省高校省级示范研究生导师团队骨干,获“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称号。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装配式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地下空间及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江西省散装水泥与预拌混凝土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编完成《江西省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参与编制《江西省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主持及参与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等30余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参编教材2部,获批发明专利9件,实用新型专利20件。所指导的研究生多人次获得省优秀硕士论文、省研究生创新基金、国家或政府奖学金。

二、所属学科及主要研究方向

所属学科:土木工程学科结构工程方向

研究方向:工程结构材料安全性评价和寿命预测,废弃材料在混凝土中高效资源化利用,新型钢混组合结构设计关键力学技术,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

三、主要学习、工作、科研及培养研究生经历

学习经历

1992/09-1996/07 华东交通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本科

2005/09-2008/06 华东交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硕士

2008/09-2013/06 南昌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博士

工作经历

1996/07-2002/11 华东交通大学,建筑工程系,助教

2002/11-2007/11 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讲师

2007/11-2013/12 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

2013/12-目前 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教授

培养研究生经历

2010年获硕士生导师资格 共指导硕士生66名

2021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 共指导博士生2名

四、主要科研项目

[1] 酸雨环境下高速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梁腐蚀疲劳性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68021202001-202312,主持

[2] 酸雨环境下腐蚀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68017201501-201812,主持

[3] 商合杭铁路古城东站对既有京九线影响监测(中铁十八局)2016.6-2017.6主持

[4] 腐蚀环境下预应力混凝土梁长期性能演化机理及承载能力评估(江西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 20242BAB26073),202401-202612,主持

[5] 酸雨环境下锂渣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研究(江西省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33BCB24008), 201307-201606,主持

[6] 钢管混凝土结构界面损伤力学问题研究(江西省自然基金项目 2009GZC0021),200901-201112,主持

[7] 腐蚀环境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抗震性能研究(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20143ACB20008),201501-201712,主持

[8] 环境腐蚀后高速铁路预应力超高性能混凝土梁剩余承载能力评估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性能监测与保障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HJGZ2022201202301-202512,主持

[9] 酸雨环境-疲劳荷载作用下高速铁路高性能混凝土损伤演化及失效机理研究(江西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0202BAB204031)202001-202212,主持

[10] 钢管再生大骨料混凝土制备工艺及力学性能研究(江西省自然基金项目20122BAB206006),201201-201512,主持

[11] 拟退役预应力桥梁承载能力评估与剩余寿命预测(江西省交通科技项目),2019.1-2021.12,主持

五、近期代表性论文

[1] Kaicheng Xu , Wenpeng Wang, Liqing Zhang*, Xiangying Meng , Chao Yang.Study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inequiaxial and stiffened L-shaped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short columns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J].Structures,70 (2024) 107626.

[2] Kaicheng Xu, Hongrui Huang, Hanqi Xu, Zijian Lu, Weilin Yang, Liqing Zhang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fatigue behavior of concrete under acid rain corrosive environment[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457 (2024) 139376.

[3] Kaicheng Xu,Tianlong Qin,Lingjuan Huang, Liqing Zhang*, Feng Yao, Baoguo H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interfacial bonding performance between section steel and ultra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13 (2024) 108347.

[4] Liqing Zhang, Mingqiang Bian, Zhenrong Xiao, Yunyang Wang, Kaicheng Xu*, Baoguo Han, andHong Huang*. Using nano-CaCO3 and ceramic tile waste todesign low-carbon 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J].Nanotechnology Reviews 2024; 13: 20230198

[5] Kaicheng Xu, Lingjuan Huang, Liqing Zhang*,Hanqi Xu,Dongmian Zhu,PengqingLi.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 under low-cycle reciprocating load and simulated acid rain corrosion environment[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408(2023), 133629.

[6] Liqing Zhang , Hao Shen , Kaicheng Xu *, Wenyi Huang, Yunyang Wang , Mengcheng Chen, Baoguo Han. Effect of ceramic waste tile as a fine aggregat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ow-carbon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370(2023), 130595.

[7] 张立卿;余家乐;肖振荣;潘延念;龚良勇;熊进刚;李希友;王云洋;许开成. 分散工艺对镀铜钢纤维增强废弃陶瓷粉超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J]. 混凝土, 2025, (01): 40-46.

[8] 张立卿,刘秋萍,潘延念,许开成*.含水率对镀铜钢纤维超高性能混凝土自感知性能的影响[J/OL].功能材料,1-14[2024-12-1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099.TH.20241212.1645.002.html.

[9] 许开成,王文鹏,张立卿.不同来源粗骨料混合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其预测模型建立[J/OL].材料导报,1-19[2024-12-17]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078.TB.20240910.1148.012.html.

[10] 张立卿,肖振荣,许开成,. 单掺/复掺碳纳米管和纳米二氧化钛硫铝酸盐水泥复合材料力学与自感知性能的影响 [J/OL]. 复合材料学报, 1-15[2025-02-24]. https://doi.org/10.13801/j.cnki.fhclxb.20240611.004.

[11] 许开成,黄凌娟,杨宏宇,. 模拟酸雨腐蚀预应力混凝土T梁重载交通疲劳性能研究 [J]. 实验力学, 2024, 39 (02): 248-260.

[12] 许开成,黄凌娟,李鹏清,. 基于缩尺模型的高铁桥梁预应力损失试验研究 [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24, 41 (02): 48-55.

[13] 陈梦成,罗苏昌,黄宏,. 局部锈蚀圆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试验研究 [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55 (01): 317-329.

[14] Suchang Luo, Mengcheng Chen*, Hong Huang , Kaicheng Xu , Wei Fang, Rui Zhang.Eccentric compression test and ultimate load strength analysis of circular CFST long column with local corrosion[J]. Structures56 (2023) 104937.

[15] 张立卿,肖振荣,刘莎,. 废弃陶瓷对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与机制的研究综述 [J]. 复合材料学报, 2024, 41 (06): 2829-2844.

[16] 许开成,杨伟琳,张立卿,陈锐.钢绞线腐蚀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研究[J].混凝土,2023(10):7-11.

[17] 张立卿,占小静,韩宝国,许开成*,王云洋. 静电自组装碳纳米管/二氧化钛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自感知性能 [J]. 复合材料学报, 2023, 40 (09): 5225-5240.

[18] 张立卿,潘延念,胡文兵,许开成,付书城.废弃瓷砖粉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规律与机制[J].复合材料报,2023,40(03):1611-1623.

[19] 张立卿,肖振荣,刘莎,王云洋,许开成. 废弃陶瓷对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与机制的研究综述 [J/OL]. 复合材料学报, 1-18[2024-06-20]. https://doi.org/10.13801/j.cnki.fhclxb.20231201.002.

[20] 张立卿,边明强,肖振荣,王云洋,潘延念,许开成,黄宏. 镀铜钢纤维增强废弃陶瓷粉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压敏性研究 [J]. 功能材料, 2023, 54 (12): 12125-12135.

[21] 张立卿,边明强,郭绵珍,潘延念,许开成. 不同破坏荷载下镀铜钢纤维增强废弃陶瓷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压敏性  [J]. 复合材料学报, 2024, 41 (04): 1997-2013.

[22] 张立卿,余家乐,王云洋,韩宝国,陈梦成,许开成. 渗透结晶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综述[J]. 材料导报, 2024, 38 (13): 122-137..

[23] 张立卿,边明强,王云洋,许开成,陈梦成. 自修复混凝土修复性能评估中的若干关键技术与方法研究综述 [J]. 材料导报, 2024, 38 (09): 82-104.

[24] Liqing Zhang, Yannian Pan, Kaicheng Xu *, Liping Bi , Mengcheng Chen,Baoguo H . Corrosion behavior of concrete fabricated with lithium slag as corrosion inhibitor under simulated acid rain corrosion action[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377(2022),134300

[25] Kaicheng Xu, Wenyi Huang, Liqing Zhang*, Shucheng Fu, Mengcheng Chen, Siqi Ding, Baoguo Ha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ow-carbon ultra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with ceramic tile waste powder[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87(2021),123036.

[26] 许开成,易彬,张立卿,陈博群.酸雨环境下掺锂渣钢筋混凝土柱有限元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21,38(03):7-14.

[27] 许开成,陈锐,彭爱红,黄文意,曹艳明.模拟酸雨腐蚀钢绞线蚀坑几何尺寸分布规律[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21,38(02):22-28.

[28] 张季,谭灿星,许开成. 地震作用下软土-隧道-地上框架体系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 [J]. 振动与冲击, 2021, 40 (12): 159-167.

[29] 陈梦成,杨超,方苇等. 混凝土徐变的Gamma模型参数估计研究 [J]. 铁道学报, 2021, 43 (05): 204-212.

[30] 许开成,姚峰,陈梦成.模拟酸雨腐蚀下预应力混凝土梁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 2020, 50(6): 39-44,21.

六、科技奖励与专利

奖励

[1] 许开成(2/11), 废弃陶瓷、锂渣和高钛重矿渣在混凝土中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9.9.30

[2] 许开成(5/10), 《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编制及其应用, 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6.28

[3] 许开成(3/15,优势学科支撑、重大项目牵引、智慧建维驱动:土木类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研究生教育类)2023.12

 发明专利

[1] 杨超;张军;顾维扬;黄宏;许开成;朱从香;黄佳;李晨.一种摩擦耗能自复位全装配式节点[P]. 发明专利:ZL 202110586686.72022-05-17

[2] 杨超;黄佳;朱从香;顾维扬;黄宏;许开成;张军;李晨;竺明星;朱小军. 一种种建筑工程用打桩机[P]. 发明专利:ZL 2022 1 1256221.62023-5-5.

[3] 杨超;黄佳;朱从香;顾维扬;黄宏;许开成;张军;李晨;竺明星;朱小军.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支架[P]. 发明专利:ZL 2022 1 1669721.22023-6-16.

[4] 杨超;张军;顾维扬;黄宏;许开成;朱从香;黄佳;李晨;朱小军;竺明星.一种装配式节点及其施工方法[P]. 发明专利:ZL 2022 1 0688255.12023-2-3.

[5] 张立卿;沈浩;魏洛菲;樊治文;马杰;许开成;熊进刚;熊信福.一种高灵敏度的绿色智能高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P]. ZL 2022 1 1406593.22024-2-9

[6] 许开成,毕丽苹,陈梦成,方苇,黄财林,黄宏,聂行,阳翌舒. 锂云母渣掺合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 发明专利:ZL201510931417.4,2017-5-31.

[7] 方苇,陈梦成,许开成,等. 废弃陶瓷粉作为高性能混凝土掺和料及其实施方法 [P].发明专利: ZL201510179760.8

[8] 黄宏,陈梦成,林博洋,许开成,袁方,曾根平. 压弯剪复合受力构件加载试验装置[P].发明专利: ZL201410331618.6,2014-10-08.

[9] 方苇;陈梦成;谢力;许开成;黄宏;罗睿;袁方;杨超;温清清一种基于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的Bayesian动态预测方法[P].发明专利:ZL 201811008011.92022-11-29

实用新型专利

[1] 许开成,邱日旭,易彬等. 一种梁疲劳试验支座[P]. ZL2022 2 0229750.8,2022-08-02.

[2] 许开成,陈梦成,方苇,黄财林等.压力作用下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测试装置[P]. ZL:201420659378.8

[3] 许开成,朱东勉,曹艳明等.一种试验用多功能小车[P].ZL201720490836.3

[4] 朱东勉,曹艳明,许开成等.一种混凝土构件低周往复试验装置[P].ZL201721685737.7

[5] 黄宏,陈梦成,许开成,林博洋,黄斌洁. 扭转构件加载装置[P]. ZL201320798118.4,2014-05-07.

[6] 黄宏,林博洋,陈梦成,许开成,袁方,曾根平. 压弯剪复合受力构件加载试验装置[P]. ZL201420385038.0, 2014-12-10.

[7] 陈梦成,袁方,王超,张凡孟,黄宏,许开成. 构件柱抗震实验卧式装置[P]. ZL201500463599.2, 2015-09-23.

[8] 黄宏,周璐,陈梦成,许开成,徐传国,胡志慧. 一种多腔式异形钢管混凝土柱构件[P]. ZL20162068905.8, 2016-12-21.

[9] 黄宏,朱彦奇,杨超,陈梦成,许开成. 内设纵向加劲肋的L形钢管混凝土柱[P]. ZL201620375567.1, 2016-12-07.

[10] 黄宏,查宝军,陈梦成,许开成,谢力,杨超. 一种带加劲肋的T形钢腔混凝土异形柱构件[P]. ZL201620777930.2, 2017-01-04.

七、专著

[1] 锂渣在混凝土中再生利用及耐久性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121/3

[2] 江西省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参编

[3]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科学出版社,2013副主编

[4] 江西省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江西省住建厅发布,2021主编

八、荣誉

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带头人,江西省高校省级示范研究生导师团队骨干,获“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称号,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江西省土木工程结构耐久性评估与预控实验室主要负责人。

九、社会兼职与活动

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装配式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地下空间及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力学学会会员,江西省、河北省、广东省、河南省、安徽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华东交通大学学报编委、Scientific Report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学报、工业建筑、天津大学学报、实验力学、重庆大学学报、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南昌大学学报等期刊审稿专家。

十、教学工作

主讲本科生《土木工程概论》、《交通概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房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工程结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预应力结构设计》等课程,研究生《工程伦理》、《工程结构抗震》、《工程结构耐久性》、《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