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建筑工程系为智慧建维专业新生,推出“大学全过程学业导师制”,建立“一师对一生、一师对二生”的指导关系,直至毕业,为大一新生精准领航。智慧建维专业作为交叉性强、实践要求高的新兴专业,新生易面临“学什么、怎么学、往哪走”的困惑。提前配备学业导师,能让学生从入学起就获得针对性指导和引导,避免盲目学习和大学生活迷茫。
开展学生-导师双向选择会之前,系部先邀请了长期从事智慧建维工作的姚鸿梁教授,为新生开展“智慧建维专业学业规划专题”讲座。姚教授从我国桥梁建造和建筑施工的发展历程切入,向我们展示了土木工程工业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深刻剖析了智慧建维专业的广阔发展前景与核心价值。姚教授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BIM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土木工程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未来的工程师不仅是传统的建设者,更应是数据的分析者、智能系统的驾驭者和全生命周期的运维管理者。他鼓励同学们要主动拥抱变革,夯实数学等基础学科及土木工程经典理论的同时,积极学习并掌握前沿信息技术,构建跨学科、复合型的知识体系。姚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逻辑清晰,为同学们拨开了迷雾,指明了前行的路径。


学业导师实施模式由系主任冯玉林老师及班主任提出,目的是“精准匹配兴趣,消除成长迷茫”,具体是将系部从事装配式、智能、运维等方向的导师划分为三大类别。即科研类导师聚焦学术能力培养,助力对专业理论、科研项目感兴趣的学生搭建知识框架;竞赛类导师侧重实践技能提升,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创新设计等实战项目;就业类导师则围绕职业规划展开,帮助学生了解行业趋势、明确就业方向。新生可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导师类别,实现个性化成长路径。
在导师选择阶段,为避免学生因信息不足仓促决策,特意设置“导师了解期”。学生可以通过网站查询导师简介,和直接联系沟通的方式,确定合适导师人选,达到双向选择,这期间,班主任刘献伟老师负责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充分收集学生诉求、疑问并向系部反馈,力求做到让每个学生选择到心仪的导师。

首批参与的新生反馈,通过与导师的初步沟通,不仅理清了大一学习重点,也对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该学业导师制将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导师会定期与学生沟通,根据学生成长情况调整指导方案,实现“全程陪伴、精准赋能”。系部将会定期邀请从事智慧建维专业的专家、企业人员为新生开展讲座。
图 文:土木建筑学院
编 辑:倪浩然
一审一校:魏欣悦 黄适雅
二审二校:冯玉林 贺慧文
三审三校:麻宏强